•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上海浦东:农民为“家门口”服务衷心点赞服务衷心点赞

发布时间:2019-04-02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闵琦

    随时随地就能找到书记村长,在家门口就能办理199项市民事项,步行15分钟就能看到全科医生、接受中医治疗……去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在村居层面试点建设“家门口”服务中心,打造“四站一室”功能载体。试点不到2个月,浦东新区全区362个村全面推开“家门口”服务中心建设并进入全面提质增能阶段,预计到今年4月底,将实现提质增能全覆盖。如今的浦东“家门口”服务中心内,农民的笑声不绝于耳,大家伙都为这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点赞。
    “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的牵挂,也是浦东新区推进“家门口”服务体系的生动实践。
    2017年5月,浦东新区首创“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旨在打通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各类服务资源下沉到村居,即时解决老百姓心中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家门口’服务体系,就是在‘三个不增加’(不增加机构、不增加编制、不增加人员)基础上,通过‘三个优化’(优化资源整合、优化机制保障、优化服务模式),在村居层面打造一个资源整合、功能集成、机制有效、群众参与的平台,提供就近、便利、稳定可预期的七大类基本服务(党群服务、政务服务、生活服务、法律服务、健康服务、文化服务、社区管理服务),实现‘生活小事不出村居、教育服务就在身边’。”浦东新区区地区工委副书记凌军芬表示。

一进门就能找到所有的人

    在老百姓的印象中,去村委会办事,村干部通常“一人一座一电脑”,所以要想找对人办事,往往得跑好多个办公室。如今,这样的现象在浦东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川沙新镇界龙村,是浦东有名的全国文明村,原来的村委会是一幢500平方米的两层独栋小楼。如今,村两委班子所有同志,已经全部搬迁至界龙大道上一间门面房。这里原本是村里出租给民宿公司的接待办公室,现在改造成为新的“市民事项受理服务站”。
    服务站分为事项受理、自助服务、休息等候三个区域,村两委干部都集中在80平方米不到的事项受理区域接待服务村民,没有任何独立的办公区域,工作面积仅为原来的19%。所有同志下楼办公、开门办公,老百姓进门,想找谁就可以找到谁。与此同时,原来那幢500平方米的办公楼,将建设成为家庭医生诊所。
    像界龙村这样,最大程度腾出村干部的办公室,让位村民活动和服务,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村居党组织书记的观念,这都源于浦东“家门口”服务“办公空间趋零化、服务空间最大化”的要求。村两委班子下楼办公,通过共享空间、共享工位、共享电脑,改变了以往“一人一座一电脑”的办公模式,以更加公开透明、开门服务的新气象,呈现在村民面前。
    来办事的村民反映,以往村干部坐在红木家具后面头也不抬,总感觉隔了一层,现在把村委会布置得像家一样温馨,进门就能找到所有的人,信息比以前更全面了,态度比以前更好了,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更高了。
    界龙村党组织书记马凤英介绍说,这次搬家,他们本来都非常舍不得,甚至不少老干部也觉得不太理解,认为没必要。但是从封闭办公转变为开门办公、从分散办公转变为集中办公、从楼上办公转变为楼下办公后,村两委干部的工作习惯、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村里像个小机关,开会要定时定点,当成一件事情来做。现在看看人都在,随时就可以开会了。以往,条线干部只知道条线内的信息,开会回来后往往传达不到位,只是自己掌握。所有同志集中在一个空间内办公,最大程度方便了大家沟通,传递每个条线的信息,有力推动了全岗通的实现。

村民随时都能走进“家门口”

    腾出了村两委班子的办公空间,如何用好用足,使其真正符合村民实际需求,把服务做到村民心坎上,浦东新区拿出了一揽子工作计划和方案。
    区里成立了“家门口”服务体系提质增能工作领导小组、推进小组,组织部、宣传部、地区工委、政法委、民政局、卫健委、城运中心等部门,深入8个村调研40多次,与各镇、村现场研究村民需求,并通过给支撑、给资源、给保障,切实为村“家门口”服务中心建设注入活力。
    浦东立足把新的基层实践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去年发布区级标准《家门口服务规范》基础上,又形成了村“家门口”服务体系提质增能工作方案、村“家门口”服务中心“四站一室”(党建服务站、市民事项受理服务站、文化服务站、联勤联动站、卫生室)建设标准等一系列工作方案,系统全面地明确底板要求、稳定服务品质。
    比如,周浦镇界浜村在空间上动足了脑筋,在北区建设党建服务站、市民事项受理服务站、联勤联动站,南区建设文化服务站、卫生室,并打掉了村委会原来的围墙,通过德和广场、怀信步道连接南北两区。界浜村党组织书记姚辉说:“以前有围墙,村委会下班后村民就进不来,现在围墙拆掉了,村民随时随地都能走进家门口。”
    
15分钟内享受国际大都市优质服务

    “我的医疗就诊册用完了,可以帮我办一本新的吗?”张老伯来到书院镇塘北村市民事项受理服务站,宽敞明亮的大厅、温馨舒适的环境让他眼前一亮。进门“首问接待”的全岗通社工,详细解答了张老伯的问题,并指引他到窗口办理。张老伯拿出自己的社保卡,一会就办好了,“很方便,抬脚几步路就走到,再也不用跑到镇里去了。”
    张老伯享受到这些便利服务的背后,其实是各方力量的支持和支撑。浦东新区民政局介绍,以往村务代理室仅提供少量代办服务,现在全区统一市民事项受理服务站建设标准,提供自助办理、当场办结、代为办理、现场预审、帮助办理五种服务,199个服务事项可全覆盖帮办完成,33个事项可通过“一网通办”自助办理,29个事项可当场办结。
    而在张江镇环东中心村卫生室,目前配备了全科医生、中医科医生等共计7名,康复室增置了10种专业器材,药品种类由原来的180种增加到305种,并在候诊大厅LED显示屏滚动显示。
    3年前,村民宋阿姨突发脑梗,半身偏瘫,术后进入康复训练,家人轮流请假,来回折腾不少。自从“家门口”服务增设了中医理疗站,老伴儿每周二、四都推着轮椅陪着宋阿姨前来针灸、推拿,单程只需10分钟,全家人轻松多了。
    祝桥镇邓三村是张闻天故居所在地,邓三村将党建服务站作为党组织生活开放点,来参观张闻天“红色爱国教育基地”的党员,可以直接到党建服务站开展党组织生活。泥城镇彭庙村,在“家门口”服务中心设立就业指导室,已提供各类就业岗位186个,进入现场求职的村民200多人,31人达成求职意向。区委宣传部着重梳理了农村文化需求,开展演艺、导赏、培训、电影、特色活动近4000余场次,其中,戏曲进农村活动1000余场。川沙新镇七灶村在文化服务站设置了亲子活动室,让村民带着孩子就近享受城区般的品质服务。
    新场镇新南村与江南丝竹团队、马娇剪纸等结对,结合团委“三点半课堂”,每周五下午由古镇非遗传承人向孩子们传授技艺、体验非遗,把文化服务站建成古镇传统文化传习基地。党总支书记盛丽萍表示,“家门口”服务离群众最近,做好党建服务站、文化服务站,村民更有幸福感;做好市民事项受理服务站、卫生室,村民更有获得感;做实联勤联动服务站,村民更有安全感。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上海浦东:农民为“家门口”服务衷心点赞服务衷心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