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张锋教授课题组发现男性不育致病新基因
发布时间:2019-03-29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央广网上海3月29日消息(记者杨静 通讯员李敏)3月28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张锋教授课题组发现导致人类弱畸精子症的新致病基因TTC21A,这项新的研究发现将为更多的不孕不育家庭带来福音。此成果在《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在线发表。
正常精子形态(A)和TTC21A基因缺陷患者的精子形态(B-E) 央广网发 复旦大学附属妇科医院提供
据了解,因男性精子质量问题导致不孕不育、反复流产、新生儿先天畸形的家庭并不少见。根据最新的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在已婚夫妇中,不孕不育的平均发生率为10%-15%,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约50%由男方因素所致。
张锋教授表示,在临床中有一种弱畸精子症,它的临床表现为精子尾部形态异常,精子运动能力下降。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基因突变是弱畸精子症的主要病因之一。
张锋教授还表示,精子中携带着父源染色体,与卵子携带的母源染色体一起,记录了胎儿发育必需的基本信息,染色体上的关键基因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虽然不同基因突变导致的精子缺陷可能外观类似,但患者在接受辅助生殖治疗时得到的生育结局可能会不同,并且其携带的遗传缺陷可能传递给下一代。因此,研究此类男性不育患者具体的遗传缺陷和相应的致病机制对临床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张锋教授领导的合作团队对弱畸精子症致病基因鉴定及发病机理进行了连续系统性研究和探索,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和高效的基因组数据分析方法,在200余例弱畸精子症患者中鉴定到了5例(2.2%)患者携带TTC21A基因的罕见双等位基因突变。
此项研究已经利用CRISPR技术建立了基因编辑小鼠模型,通过对小鼠生殖表型以及睾丸内精子发生过程的进一步研究,验证了TTC21A基因缺陷会导致精子变形过程中的异常。张锋教授表示,接下来,团队将利用小鼠模型进行大样本量的辅助生殖研究,以此明确该类患者的精子是否适合用于体外受精,从而为男性不育的分子诊断、遗传咨询和临床干预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据悉,2018年6月复旦大学人类精子库落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未来,复旦大学人类精子库主任张锋教授将继续带领团队在现有的转化医学研究基础上解开更多的生育未解之谜,帮助更多的不孕不育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