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保一江清水东流
发布时间:2019-03-27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走进新时代,共绘长江美,沿江各省市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人民网适时推出“长江龙·舞起来”大型主题调研采访报道,走访长江沿线省份,用记者的视频、图片、文字,讲述生态长江、经济长江、文化长江、民生长江的美丽故事。
温婉娴淑的岷江,奔腾澎湃的金沙江,经过千里奔袭,在川南宜宾相拥,汇流成千古奔腾的长江,一路欢歌,滚滚东去。
从川西北高原的涓涓细流到川南的浩荡长江,四川,96.5%的面积属于长江流域,贡献了长江27%的水量,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对于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十分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两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树牢“上游意识”、强化“上游责任”,自觉扛起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重任。
2018年7月,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称,四川将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不断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成为四川各地的行动自觉和生动实践。
打好保护修复攻坚战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站在湿地之中极目远眺,宋公河的沥沥清泉穿过碧绿的草地,汇入岷江,奔向滚滚长江;回首岸上,绿树草坪、花带灌木环绕的五粮液厂区内,一辆辆满载佳酿的厢式货车正整装待发。
这里,就是“万里长江第一城”——四川省宜宾市,长江上游开发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
从高处俯瞰五粮液江北园区尾水净化生态湿地,有序排列的废水处理管道和景观建筑组成的巨型企业标志,镶嵌在岷江岸边,被一片翠绿簇拥。
“这样的设计并不只有外观效果,还具有功能性。”五粮液环保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少堂告诉记者,湿地的主要功能是净化园区排出的废水。
走近细看,湿地内的绿植间遍布手腕粗细的水管,废水从水管的开孔处滴出,浸入湿地表面的沙砾。
“废水先进入湿地调节池,再通过布水管分区进入万余平米的不饱和垂直流滤床,从上至下依次渗过石英砂、火山石、铁矿渣、砾石四层生态填料,通过微生物作用降解氮、有机物等污染物,再配合植物吸收,将污染物无害化。”刘少堂说,过滤后的水还将汇聚流入表面流滤床,通过种植的挺水植物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
“你看,水很干净吧!”在湿地排水口,刘少堂指着清澈的流水说,废水经过处理,排放限值已提前达到《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311-2016)所规定的将于2020年1月1日起实行的标准。
“湿地系统具有十分强大的生态功能,不用添加化学药剂,无二次污染。同时,湿地利用高度差自流通水,无额外能源消耗。”刘少堂颇为自豪地说。
顺江而下,来到万里长江干流起点——宜宾合江门,视线沿江水东去,但见白鹭翩跹,花草丛生,绿道犹如翡翠一般镶嵌在岸边。
这片生态滨水景观休憩空间,是宜宾市民喜闻乐见的亲水之地。在此小憩的一位市民告诉记者:“这里以前是厂区,岸边脏乱,没法下脚。现在好了,我们都喜欢来这里!”
原来,这里曾是宜宾天原集团老厂区所在地。为实现长江保护,这家曾为宜宾经济发展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企业,于2018年4月25日彻底拆除搬迁。取而代之的,是宜宾长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临港段(三期)工程,工程含道路和骑游绿道。
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宜宾仅是一个缩影。
今年1月,《四川省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实施方案》正式出炉,围绕长江经济带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
“坚持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切实加强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不断巩固。”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基础产业处处长杜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到2020年,纳入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3%以上,全省纳入国家考核的监测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高于81.6%,劣Ⅴ类水体基本消除,同时全面淘汰排放不达标船舶,全面实现已拆除非法码头生态复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0%。
提升黄金水道功能 构建长江上游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交通不便,是处于内陆腹地的四川发展产业的制约因素之一。
乐山大件码头的建成,结束了大件货物运输出川难的历史,让四川有了一条超重、超宽、超长、超高设备“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开启了内河航运的新时代。
2月28日,记者在乐山大件码头看到,一群工人正在进行一件核电设备的吊装作业。
“从德阳发到乐山的大件(货物),都是经过这个码头,从陆运转江运再到海运。我们这里是大件(货物)陆路转水路的一个重要环节。”据乐山市东乐大件吊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忍介绍,川内的大件货物经乐山大件码头中转,可通过水路通往岷江、长江沿岸直至上海,实现江海联运。
说到码头的作用,陈忍认为,“大件码头为四川大型设备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如果说乐山大件码头的建成,开启了四川“黄金水道”的新时代,岷江航电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则将“黄金水道”引至川中腹地,打造水上新蜀道。
“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是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确定的国家重点项目,是四川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重点工程。”四川岷江港航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犍为分公司的工程部经理段青松告诉记者,岷江航电犍为枢纽工程正在奋力建设中。该项目建成后,长江黄金水道将向成都平原经济区腹地延伸162公里,岷江乐山至宜宾段航道等级提升至3级,可常年通行1000吨级船舶,丰水期通行3000吨级船舶。
“建设过程中,我们也考虑到了生态平衡,在枢纽侧面开辟了一条鱼道,专门给生活在岷江流域的鱼类留一条通道,方便它们产卵期回上游。”段青松补充道。
泸州港,四川第一大港,建成6个3000吨级直立框架式泊位,堆场面积近40万平方米,铁路专用线已通达港区堆场,在长江上游港口中率先实现集装箱铁水联运“无缝衔接”。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四川: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保一江清水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