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们追着上海干部问政策,一项关于创新产品的文件正在制定
发布时间:2019-03-26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原标题:药企们追着上海干部问政策,一项关于创新产品的文件正在制定
2019年3月,上海市科委生物医药处副处长董潋滟有点忙。
一边是上海市科委等举办的“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一边是诸多生物医药企业向她咨询2018年底推出的《促进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年)》,会带来哪些政策利好。
在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的一个活动上,董潋滟与1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的代表面对面,回答了他们许多问题,然而离开会场后,还有企业追着问她。
上海正成为生物医药产业的热土。
董潋滟说,近年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成绩斐然。例如,在新药研发领域,治疗2型糖尿病的贝那鲁肽注射液、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抗癌药呋喹替尼已上市,绿谷制药GV971新药目前已进入快速审批通道。
又如,在医疗器械领域,以联影和微创为代表的一批创新企业在新产品的研发上不断取得突破,如首台国产一体化PET/MR、首个国产心脏起搏器、首个国产血流导向装置相继获准上市。在前沿生物技术领域,上海就集中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免疫细胞治疗研发企业。
这离不开研发生产企业,也离不开优质医疗机构,一些临床试验往往是在具备相关资质的医疗机构开展。董潋滟透露了上海取得骄人成绩的秘密:这座城市集聚了一大批具备临床试验资格的医疗机构和一批国家级的医学研究机构,具备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良好的基础。
政策的支持,又让企业在生产研发方面多了一份信心和热情。2018年12月5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促进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年)》,这已经是上海第三轮发布这一行动方案,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而具体如何去落实,企业又将如何申请获得相关政府资助等问题一直颇受外界关注。
2019年3月7日,在位于钦州路的上海科创中心内,1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的代表坐满了报告厅,聆听上海市科技创新热点政策培训——生物医药领域政策专题宣讲会。上海科创中心供图
3月7日下午,在位于钦州路的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内,1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的代表坐满了整个报告厅,聆听上海市科技创新热点政策培训——生物医药领域政策专题宣讲会,给大家培训的就是董潋滟。
宣讲会上,企业连连发问:“我们是一家第三方检测公司,是否可以申请相关资金支持”、“新药研发过程中,哪些环节可以得到资金支持”、“如果新药研发中我们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临床试验,是否还可以获得资金扶持”等,董潋滟一一作出回应。在离开会场后,仍然有企业追着问她。
企业代表袁莹说,他们是一家总部位于山东的生物医药企业,于2014年落户在浦东张江,目前员工规模已经达到400人,在研药物几十种,“创新药物研发是上海乃至全球的一个趋势,去年我们的抗肿瘤药就获得了科委的科技支撑项目,这样的政策宣讲对我们来说特别好,也给我们方向,重点要研发哪类药品,哪类药品可以获得政府资金支持,我们也可以知道哪些途径可以去关注这方面的政策,包括可以找到谁,哪个部门。”
而另一家企业的代表张先生来自一家病毒载体的制备和生产企业,企业规模并不大,仅40名员工,“我们今年也来参加了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主要想通过这个平台多认识一些生物医药研发企业,我们是为创新药物做服务的,生物药的研发都需要用到病毒载体,我们可以为细胞治疗和免疫治疗领域的研发企业提供服务。”
什么样的项目才能获得政府财政资金支持,这似乎是企业最为关心的。
董潋滟解释称,新一轮“行动方案”较以往有很大不同的一点是,最新提出“对2018年以来,落户在本市投资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且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带动效应的生物医药产业化项目给予不超过项目实际投资10%的资金支持”。
“以往,项目投资总额必须要达到1亿元及以上,而新的行动方案对投资总额的门槛降低了一半。”董潋滟进一步说,“这意味着有更多企业获益。”
同时,上海也在鼓励本地医药研发企业走国际化路线。
董潋滟表示,新一轮“行动方案”还新增了两类可获得财政资金扶持的创新产品:一类是2018年以来取得新药证书并在上海实现生产和销售的新药,以及对2018年以来取得三类医疗器械证书并在本市实现生产或销售的医疗器械;另一类是上海2018年以来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或欧盟药品质量指导委员会(EDQM)等注册认证的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
“这是从国内、国际两条线,来鼓励生物医药企业持续创新,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董潋滟说。
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科委获悉,上海相关部门目前正在制定生物医药创新产品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对于创新产品项目的支持范围、财政资金支持额度等予以进一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