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乔家路,上海老城厢一条有故事的路

发布时间:2019-03-23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原标题:乔家路,上海老城厢一条有故事的路

乔家路,上海老城厢一条有故事的路

  《南市区地名志》记载:“清朝时,今乔家路原是一条河浜,该浜东引薛家浜水进小南门(朝阳门)水关,西达也是园浜(今凝和路)。据载,明末名将乔一琦(上海乡人)世代居此,浜因乔家住宅得名。辛亥革命后,填乔家浜筑路,路以浜名命名。”

  徐光启与“九间楼”

  乔家路234-244号,保存着一座古老建筑,它就是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徐光启故居“九间楼”。

乔家路,上海老城厢一条有故事的路

徐光启故居“九间楼“

  徐光启出生于上海城南太卿坊祖宅,自幼勤奋攻读,努力进取。明代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他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他廉洁奉公,生活简朴,“通籍四十年,室庐不改”。他毕生潜心于农学、水利、数学、历法、军事等科学范畴的研究和实践,取得的成果颇丰:如所著《农政全书》内容丰富、门类齐全,是我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农业科学巨著;与传教士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是第一部汉译欧洲经典数学著作。因而,《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记载:“(他)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他在北京逝世后,朝廷派员专程将遗体护送回上海安葬,墓园即今光启公园。

  据考,太卿坊原为纪念明代太常寺少卿沈瑜的牌坊,后街巷以此命名。清代同治《上海县志》记载:“太卿坊,为沈瑜立。坊在大南门内,今尚沿其名。坊废。”从书中的“上海县城内外街巷图”可看出,太卿坊即今光启路一带。徐光启的祖父曾经商,得以购地在太卿坊建宅院,共三进,后天井北面楼阁外便是乔家浜,沿岸筑篱笆墙,并在水面造廊桥。徐光启生前藏书万卷,均置于太卿坊祖宅“尊训楼”。清初,太卿坊在动荡中遭焚,徐家也未能幸免,房屋仅剩最后一进。它面阔九间(后又被毁两间),俗称“九间楼”。民国初期,乔家浜填平筑路,居民遂沿乔家路辟门出入。1931年春,县基街(因县衙坐落于此而更名)所矗纪念徐光启的阁老坊,因“年代过久,失于修理,残缺零落,时虞倾圮”被拆,这条邻近乔家路的老街也改称光启路。

  “九间楼”虽年代久远,却仍具昔日风格,楠木梁柱依然完好,柱础、雀替、斗拱和宽厚楼板等还是当年旧物,梁上镌刻卷水云纹。1956年进行文物普查时,住在“九间楼”的徐氏后裔朱二媛曾捐赠明代徐光启绢本画像和崇祯皇帝所赐黄绫诰命两件。

  花岗岩旗杆石蕴含秘闻

  乔家路143号,据传为明末将领乔一琦故居遗址,西侧药局弄口墙上钉着“最乐堂遗址”牌子。然而,也有学者认为,曾在此建宅者是乔一琦的族兄弟。

乔家路,上海老城厢一条有故事的路

“最乐堂”遗址

  乔一琦诞于官宦世家,他天资聪颖,年轻时就喜好驰马击剑,能驯服狂野烈马,而且刻苦练习书法,专攻怀素、二王笔法,人称“乔公子”。明代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33岁的乔一琦得中武举,被委以把总,不久任辽东广宁卫(在锦州东北)守备,旋移驻山海关东之滴水崖,曾写大字“镇星之精”于石壁。后又任辽东镇江卫(在鸭绿江边)游击将军,严格操练士兵。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乔一琦担任辽东经略杨镐所部左路先锋,抗击后金进犯。在萨尔浒之役,乔一琦屡次指挥激战,曾所向披靡;最终,左路主将刘綎轻敌中计陷入重围,他率兵救援时使努尔哈赤的儿子、女婿殒命,自己也身中数箭,处于腹背受敌的绝境,但宁死不降,事迹入载《明史》。因而,晚清秦荣光的《上海县竹枝词》叹惜:“英雄无命佐皇廷,滴水崖头坠将星。天不欲延明国祚,乔公子技枉精灵。”乔一琦的英雄气概值得褒扬,书法作品也受到珍视,他录所著18首诗的草书帖及金刚经石刻两种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随着岁月推移,“最乐堂”仅有遗迹可寻。乔一琦遗像原供于药局弄乔氏宗祠,“文革”初期遭焚。如今,在乔家路143号门前,尚存一块方形花岗岩旗杆石,正面刻三支戟,民间传说寓意“连升三级”。

乔家路,上海老城厢一条有故事的路

“最乐堂“遗址花岗岩旗杆石

  药局弄与消失的药王庙

  与乔家路连接的药局弄,顾名思义与“药”有关系。它看似一条普通的弄堂,其实隐藏着不少故事。

  药局弄95弄1-2号,是药王庙(也称神农殿)遗址。自古以来,人们对悬壶济世的著名药师都崇敬有加,不仅在他们生前尊重,他们离世后还被奉为神。因神农氏即炎帝既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也是尝百草疗疾病第一人,所以这里就专门祭供他。药王庙在清代嘉庆初年落成,房屋宽敞:前有戏台,中建大殿,后辟议事堂。嘉庆二十年(1815年),在进行重修时,形成条规:每年春秋,官府都要在此张罗施诊给药,援助缺医少药的贫民,从而有了“赐药局”之说,药局弄大概也由此得名。

  20世纪50年代,药王庙成为小学校舍;1975年,该小学撤并,药王庙被拆除后改建新工房。如今,只有当地高龄老人才知道从前的药王庙了。

  清代上海道台衙门轶事

  乔家路连接的巡道街,因从前坐落于此的分巡苏松太兵备道道署即上海道台衙门而得名。

  上海道乃介于松江府、江苏省之间的机构。1843年11月,上海开埠,由上海道台兼管“夷务”(后下设洋务局、会丈局处理外事),如上海道台宫慕久曾在道光二十五年十一月初一(1845年11月29日),以告示公布与巴富尔(首任英国驻沪领事)“依约商妥”的《上海租地章程》23条,划定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以北、李家庄(今北京东路)以南、东起黄浦江的一片土地,准租与英国商人,作为建筑房屋和居住之用。那时,外国人向中国人租赁土地而由中国官厅所发给的一种契纸,原名为“出租地契”,因最初由江南海关分巡苏松太兵备道道署盖印发给,所以俗名就简称为“道契”。上海道台虽是正四品,却属重要官员,不少人曾升为正三品按察使或从二品布政使,也有担任巡抚者,如现代作家邵洵美的祖父邵友濂,在晚清担任上海道台,后做过湖南巡抚。

乔家路,上海老城厢一条有故事的路

清代上海道台衙门遗址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乔家路,上海老城厢一条有故事的路